English

甘草濒危 沙暴频来

1998-04-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五年前,本报曾在一版头条发表通讯《滥挖甘草事件》,揭示破坏植被与发生沙尘暴的因果关系。五年后的今天,一场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再次降临,蔓延西北几省大面积地区。在当年滥挖甘草的宁夏一些地方,老事件在重演——

饱受人类摧残的大自然发怒了!4月15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再次降临历经磨难的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华北大地。

宁夏沙丘长甘草。甘草是良好的固沙植物。1993年5月5日的西北特大沙暴,人们记忆犹新。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发生沙暴前后,宁夏成群结队挖掘甘草的破坏行为达到高潮。6月21日,本报就这一现象在头版头条发表通讯《滥挖甘草事件》,并配发短评《请珍惜家园》。本报报道迅即引起社会关注,当年7月,宁夏乱采滥挖甘草事件平息。甘草的固沙作用本应大加重视,如若只看到其药用价值,进而无休止地挖掘,甘草的作用就适得其反了。因此,一些专家曾通过本报呼吁:纠正对甘草的误解,莫让“黄宝”变“黄祸”。

不幸的是,破坏植被的行为一直没有绝迹。

一周前,那个可怖的4月15日上午,西北地区出现五六级大风,天空开始变得昏暗。到下午,风越来越大,天越来越暗,天空中弥漫的黄沙越来越浓。记者在银川骑自行车下班时看到,街头的自行车一排排倒地,被狂风刮落的玻璃碎片随处可见,在大街上行驶的汽车都早早地打开了车灯。许多骑车人无法骑车只好艰难地推车前行。回到家中,头发上、耳朵中、牙缝里都灌了许多沙土,连自家窗台内侧也落了厚厚一层黄沙。

银川河东机场一位小姐告诉记者:沙尘暴来时,机场的大门都关不住了。只好锁上开个侧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黄沙,他们在室内都感到呛得难受。由于能见度太低,当天下午从广州飞回银川的客机,只好在西安迫降,直到4月16日上午才转飞银川。宁夏气象局一位同志证实,这场沙尘暴还埋没了一些农田,造成电源跳闸,工厂停产。有关灾害损失尚在统计之中。

这场特大沙尘暴,堪称是“重量级”的。它蔓延西北几省区大面积地区。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提供的信息,这场大风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风口地区风力超过10级,瞬间风力达12级;新疆天山以北和东疆地区的近十个地州市、数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遭大风灾害。有关专家说,如此大范围的强风天气,为近年来所罕见。沙尘暴自西北向东南席卷而去,造成泥雨、风沙、尘暴,令北京、济南、南京等外地人惊骇不已,“欣赏”到这种大自然的“奇观”。4月16日子夜刚过,开春后第一场雷雨携风带土,在一个小时内将一层薄薄的泥浆遍洒京城。北京市气象局专家说,15日夜里一场强达六级的北风从内蒙古和黄土高原向南袭向北京,从刚刚返青但植被仍然稀疏的土地上扬起漫天黄土。

这种“奇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近些年来,沙尘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早,持续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大。

3月下旬,记者到素有甘草之乡的宁夏盐池县出差,看到这样一个场面:路旁的漫漫沙地上,已经光秃得看不见什么植物了,但仍有不少人在那里挥汗如雨,掘地三尺,去搜寻细如丝线的甘草。十几年前还能长到小孩胳膊粗的甘草,现在已成为珍贵的记忆。

就在4月15日特大沙尘暴爆发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节目中用了较长时间对宁夏盐池县滥挖甘草、破坏草场的行为进行曝光。新闻中传出一条令人痛心的信息:盐池县的甘草已经濒临绝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甘草之乡”是不尽的黄沙。这正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孰料,这条新闻播出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可怕的沙尘暴,这绝不是时间上的巧合。

这场沙尘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警示,一而再,再而三,究竟到何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